Kelvy Bird 《生成式敘畫:21世紀的社會藝術》共鳴讀書筆記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共鳴讀書 no.200】~ 讓場域共鳴之流,被看見被覺知,生成洞見!

Kelvy Bird,《生成式敘畫:21世紀的社會藝術》(拾田創意,2021年3月,169頁)

 

《生成式敘畫》共鳴讀書筆記表 from Jinna Sun

 

 

什麼是「敘畫」? Scribing ?

 

Scribing ?「敘畫」? 你聽過這個詞嗎?

這是一個新的中文譯詞,本書翻譯團隊在正文前的「為什麼是『敘畫』?」提及:

 

「敘」有述說之意,同時也有順序之意,因此包含了語言、故事與時間之內涵;「畫」自然是其被可視化的呈現方式,是一種人所賦予的動作與具有即時當下性。

 

翻譯團隊說他們在這個時間點,會選擇用「敘畫」來乘載 “Scribing”之意,正是希望當大家對這樣的藝術形式有更深入了解時,也許會有新的中文譯詞會出現。邀請大家一起參與命名思考與發想。這時,我也對我所認識的這位翻譯者,諧音托名為「李藝詞」的舉措感到折服,確實連翻譯命名本身都是一項藝術行動啊!

 

“Scribing” 連譯詞都沒有約定俗成的默契名之,可見,這樣一個藝術形式與其所乘載的思維,是多麼嶄新與充滿可被期待的蓬勃發展性!

 

 

「敘畫」的工作樣態

 

「敘畫」是一種當代的視覺實踐,源於1970年代早期的加州灣區,開始有人用「群體圖像」(Group Graphics)和「圖像引導」(graphic facilitation),來描述使用視覺互動方式協助引導組織成員彼此在想法之間的相互了解尋求共識。

 

這樣的視覺呈現,並不僅只於「圖像紀錄」(graphic recording) 只純粹用圖文配對的紀錄會議討論或結論,而是在視覺訊息互動中,延伸理解與擴展感知,呈現出參與者多層次論述的交織對話,以幫助場域內所有參與者,建立連結、產生洞見、支持決策。

 

因此,敘畫者(Scriber)與我們現在常聽見的「視覺圖像紀錄師」(Graphic Recorder)不同,敘畫者還必須將自身投入參與整個場域進行,在資訊之外,用視覺顯化其間豐富深層的多樣性思考樣貌與情緒感受。

 

一位推薦人(新加坡鈦坦科技總經理李境展先生)有一段很動人的形容:

 

敘畫的開始,從敘畫人參與其中,在第一個呼吸後開始察覺:講者的第一句開場白、和參與者的第一個眼神交會、活動中的第一個互動……等。是的,敘畫人在察覺並且等待,等待與現場的連結後有了覺知後,落下第一筆作畫,讓畫面安定而產生場域和畫作的連結,然後隨之心流,能量聚集後躍然紙上。

截圖自 https://kelvybird.com/ 官網

 

作者Kelvy Bird,便是在國際場合最為知名的敘畫實踐者之一。

 

她參與許多全球性大型倡議會議與頗具影響力的U.lab線上直播MOOC課程,她於現場進行會議敘畫,呈現場域集體意志,幫助參與者「開放思維、開放心靈、開放意志」,聆聽與回應自身的使命。

 

我很喜歡Kelvy在序言中一段如詩般的文字:

 

「我聆聽。我作畫。你看見。你說話。我聆聽我作畫你看見你說話。你看見我聆聽你說話我作畫。你說話我作畫我們看見我們聆聽。就是這種感覺,如水般的流動。」(p.16)

 

《生成式敘畫》這本小書,到處可拾取Kelvy這樣如神啟一般美麗的文字。Kelvy建議,這本書可採用一種非線性方式閱讀,甚至興致來時,任意跳躍式閱讀,找到產生共鳴之處,並在那裡停駐下來。

 

我個人曾多次運用此書進行「共鳴讀書法」,帶著意念運用偶然法則的隨機翻找方式,為自己的問題帶來新的看見與啟發。例如在自己有所困頓卡殼之際,翻到第90頁,撞進眼前的是「大笑(laugh)」兩字,

 

要我「玩得開心,心情也就輕鬆了起來」。

「透過開懷大笑,我同時保留了我自己的內在與外在,尋求簡單地欣賞事物的本質(What IS)。」(p.91)

 

 

敘畫工作者的指引手冊

 

引入此書繁體中文版的,是我所尊敬的Jayce Pei Yu Lee李珮玉(Jayce Pei Yu Lee)老師——華人圈知名的視覺實踐者。

 

筆者於2021.03.18 參與 拾田創意舉辦《生成式敘畫》新書發表會,右為 Jayce李珮玉老師

 

Jayce老師參與2017年5月Kelvy所帶領的紐約視覺實踐工作坊,見到這本Kelvy為學員準備的簡易工作坊使用手冊,如同導覽與指引,對應著自己過去參與視覺實踐的工作狀態,為那種說不清講不明的作畫歷程,提供結構性的說明,直覺明白這本小冊將對有志參與視覺實踐工作者助益良多。

 

英文原文版“ On Scribing ”與繁體中文版的《生成式敘畫》

新書發表會現場與美國的Kelvy老師越洋連線,提問互動。

 

本書提供對敘畫實踐者的修煉之道,例如:

  • – 保持開放,懸掛慣性評判 (p.63)

  • – 放鬆、接受與浸入(p.81),感知源頭(p.54)

  • – 聆聽之下,同時關注個體、個體間的互賴關係及意義(p.81)

  • – 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暫停,放慢腳步(p.107)

  • – 提供場域重新框架、提供全新眼光看(p.114)

  • – 建立「信任肌肉」:放下急迫感、感知源頭、成為容器、保持當下客觀判斷能力、感知、尋求理解(p.129)

  • – 敘畫的框架:

      1. 繞道(Bypass):用邏輯或直覺選擇,接受與理解有意義的部分。

      1. 命名(Name):留心內容的重複性、被強調的重點與差異性。

      1. 參與(Engage):將模式顯化、深化與探詢,成為可擴展的容器。

      1. 轉化(Transform):內在協調,解釋與融合。

  • – 敘畫的層次:

1.鏡像(下載式:聽到什麼畫什麼)

2.區分(事實式:詮釋文字並合情理)

3.連結(同理式:連結想法賦予意義)

4.浮現(生成式:顯化本質、揭示)

 

 

敘畫的實踐與價值

 

我曾短暫跟隨Jayce老師學習視覺實踐,深深感謝Jayce用中文傳達敘畫之奧義。雖然我個人參與的敘畫經驗淺薄,卻在進行當下,體驗到那種身心靈全然投入的迷人心流狀態,在場域間,幫助自我覺察和與夥伴深度連結。

 

我深切感覺到:

 

「敘畫」讓藝術不再侷限於功能性或個人情感抒發,轉向對社會場域參與的積極意義。可以幫助場域內的參與者聆聽、連結與覺知,回應自身使命、支持成長,產生洞見。

 

這種從「視覺感知」到「視覺實踐」的關鍵轉變之新藝術形式,將是今後相當值得關注與期待的藝術新未來啊~

 

2020.06.15 筆者與鄭毓瓊老師,一同合作體驗敘畫工作現場。

 

(Kelvy和Jayce老師的敘畫作品都相當精彩,有興趣了解的夥伴可上網搜尋,這裡只放了我在去年和 Yuchung Zheng毓瓊老師合作的敘畫場景,幫助大家有想像空間,請包涵啊~)

Uncategorized

走進藝術學思達的課堂

正式上課前的「自學」時間 視覺藝術學思達的日常  座位上的孩子們正沈浸在課本的字裡行間,努力找答案填入學習單。

Read More »
Uncategorized

Kelvy Bird 《生成式敘畫:21世紀的社會藝術》共鳴讀書筆記

「敘畫」讓藝術不再侷限於功能性或個人情感抒發,轉向對社會場域參與的積極意義。可以幫助場域內的參與者聆聽、連結與覺知,回應自身使命、支持成長,產生洞見。

這種從「視覺感知」到「視覺實踐」的關鍵轉變之新藝術形式,將是今後相當值得關注與期待的藝術新未來啊~

Read More »
返回頂端